新笔趣阁 > 网游小说 > 清穿之纯皇贵妃 > 第111章 第 111 章

第111章 第 111 章

第(1/2)页

沐瑶看购买单子的时候,才发现里面有许多西洋药物。

        之前广州商行把持了大部分洋人的买卖,他们自然对价格更高,很可能送进宫里来的各色漂亮钟表、宝石和玩具,甚至乐器和玻璃制品更感兴趣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这些药物,他们根本看不上,也就没怎么进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西洋商人看商行不进货,当然也就很少带过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加开了另外三个港口,目录上的东西就要比之前丰富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他三个港口又不傻,如果只卖广州商行之前卖的东西,他们不得打架吗?

        而且各处商行要卖得差不多,进货就要吃紧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洋人那些商人都是狗鼻子,立刻就能发现,不坐地起价才怪!

        于是他们三个港口商行就另辟蹊径,入一部分常见的,另外也入不少之前不多见的东西。

        比如这药物,就是之前广州商行拒绝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每个港口都入了一部分,目录看起来就极为齐全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些少见的药物都放了进来,沐瑶一看就欣喜,大手一挥,通通都买下来!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时代见效的药物不少,价格却极为高昂居多,一般百姓根本用不上。

        更别提种类还是太少了一点,比如之前的刀尖药,就是百姓们实在没别的药物能用,作为尝试和自救的东西。

        沐瑶一直琢磨用什么药物来代替刀尖药,始终没能造出来,着实苦恼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时候若是生病,那就跟赤手空拳去对敌一样,危险系数飙高!

        若是有了药物,等于是穿上盔甲和拿上刀剑,痊愈的胜算就要高多了!

        这目录上不但有内服,也有外敷的西洋药物。

        内服就是常见的金鸡纳霜,再就是巴斯地略、厄尔西林和黄白丹等,外敷的就有治疗伤口的药膏、烧伤药、铁打损伤药和红白药水等等。

        甚至里头还有治疗水痘的药,当然不是预防水痘,而是出水痘难受的孩子吃药后能够有所缓解,而且吃药后脸上还不会留下痕迹。

        沐瑶大喜过望,于是疯狂买买买。

        目录上四十多种西洋药物,她全都买了下来,有多少就买多少。

        沐瑶这么个大客户,和亲王自然火速让人把单子送去各个商行,让人立刻备货送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药物价钱都不低,沐瑶直接全款买,商行自然不敢怠慢,火速找洋商拿到药物后就送到京城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沐瑶自然不打算直接用,而是让人送去苏家,叫苏鸣凤在周边尝试一下。

        比如苏家京郊的庄子,因为田地很大,就有非常多的农人帮忙种。

        农人自然不是一个人,而是一大家子,亲眷会就近住在一起。

        有妇孺、老人和孩子,他们生病的时候除了忍着,要么就是让赤脚大夫看一看,小病就治,大病就等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很多其实也不是大病,只是没有治疗的手段,慢慢就让人虚弱下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正好沐瑶送来大批的药物,用来救庄子上的农人是再适合不过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苏鸣凤派人送药物的时候也再三提醒,这药是洋人送过来的,未必奏效,可能服用后没什么作用,也可能更难受的。农人能得到药,自然是感恩戴德,哪怕这药未必奏效,那也是药啊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苏家一文钱不用给,还送来大夫凑近观察,有什么问题立刻就能解决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药物大多按照药方来用,都是对症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除了价钱贵之外,效果也不错,没什么毛病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沐瑶收到苏鸣凤的信,就琢磨着武器能够仿制,这些药物或许也能?

        换上更便宜或者当地更多的药材,有相同效果就好,若是不能,起码有效果,哪怕效果打折也是好的,价钱就需要更便宜一点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过来的时候发现沐瑶琢磨起药物来,就笑道:“这事有何难,让太医院帮忙就是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太医院那么多太医,又是专业的,仿制药物该是能做的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沐瑶想想也是,她没学过医,全凭记忆就把这些药物都买下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她跟太医直接接触也说不太清楚,于是就请了钱三七来,作为中间人,联络沐瑶和太医院之间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钱三七得到一堆的西洋药物,至少每种都有两样以上。

        她仔细听沐瑶的意思,是想结合这边的药材达到西洋药物的效果,若是能用价钱更便宜的药材就更好了,能够推广到民间,让普通人都能用上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真是大功德一件,钱三七听得极为用心,然后去太医院转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沐瑶想到后世的中成药,不就算是中西结合了吗?

        院首听得头都大了,毕竟西洋药物的做法跟他们这边不同,要仿制的话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短时间内没办法找到替代的药材,降低成本的话,就只能大批量制造了,价钱也就便宜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沐瑶挑眉,让海商直接找制造这些西洋药物的人,可以砸重金挖人过来!

        海商还是之前带约翰他们回来的,感觉这个任务太艰巨了一点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这些制造药物的人就跟摇钱树一样,谁会杀鸡取卵,为了眼前这一大笔钱就把这些人卖了?

        这些人也不乐意,毕竟他们在海外大好前景,为何要漂洋过海,还背井离乡来这边过活?

        然而沐瑶给的银钱实在太多了,多到海商都没犹豫多久,直接就整装待发回去抢人。不,是请人了!

        海商琢磨着要是请不了,只能偷偷抢回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苏鸣凤以防万一,还让海商带着苏家的侍卫去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侍卫的身手不错,而且都是会水性的汉子,跟着去抢人,啊不,是请人,也是个有力的帮手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也让侍卫们去海外看看,有什么新奇的东西也能顺势带回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每个侍卫身上都带着金子,毕竟在海外,银子和铜板不太通用,金子是绝对没有问题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海商只觉得苏家真是财大气粗,那位纯贵妃直接砸钱不说,就连侍卫们身上居然都带着不少的金子,也是叫他大开眼界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他也不傻,不至于只做这次买卖,路上抢了这些侍卫的金子,把人弄死,然后不再回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位纯贵妃这次能砸这么多金银,下次还能更多,海商恨不能给她多办事,自然要办得妥妥当当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这位纯贵妃是乾隆心尖上的宠妃,海商真做了什么,就再也不能回来做买卖,还可能被追杀,代价太大,何必呢!

        苏鸣凤之前也担心侍卫身上的金子太多,会惹来海商的贪婪。

        好在这海商不蠢,知道长期合作能得到更多的银钱,自然不会只做这么一次买卖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沐瑶也没隐瞒,把这事跟乾隆说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也不甚在意,只觉得她想要更好的药物,亦是为了救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尤其他看中那个长水痘后外敷不会留下疤痕的西洋药物,确实相当有用处,不少人都来求这个。

        谁知道家里哪个小辈突然就长水痘了,脸上要留下疤痕,那说亲就麻烦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这个药都给沐瑶包圆了,他们也只能求到乾隆这边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看着沐瑶手里也没多少,自然不让这些人囤药,只说谁需要可以跟他说一声,让人送一点过去就是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都这么说了,其他人能怎么办,只好暂时偃旗息鼓,可不敢闹到沐瑶那边去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把人全都拦下了,给了沐瑶一个清净。

        另外沐瑶觉得民间必然有更多好用的药方,若是能集结起来,写成书,广为流传,那就能有更多的医者,也能救下更多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民间如果愿意献上这样的药方,沐瑶也能给一笔银钱作为奖赏,反正如今她是财大气粗,怎么挥霍都行。

        玻璃简直是暴利,成本只是炉子和沙子,人工也没多少,造出来的玻璃却是天价,翻了不知道几百倍的盈利。

        反正她手里拿着那么多银钱也没用,而且也太扎眼了一点,倒不如花掉算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苏鸣凤之前得知沐瑶手里有这么一大笔分红,也是吓了一跳,心里不免担忧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么多的银钱,积累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数目,皇帝如今不介意,以后真的不会介意吗?

        最好的法子就是花掉它,还是正大光明的花掉。

        沐瑶想要做医书,好让一些快要失传,或者在民间少数地方流传的好方子不至于就此埋没,想要投入一大笔资金,这理由够冠冕堂皇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倒是无奈道:“朕给的这个分红,原本就是让你随意挥霍的,如今你倒是没怎么花在自个身上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沐瑶就笑道:“能做好这样的医书,我也算是流芳百世了,怎么就不算是花在自个身上了呢?想想以后我也有个很好的名声,这就很足够了。倒是花得有些多,皇上会替我心疼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闻言,乾隆好笑道:“你若是不够,只管跟朕开口就是,朕必然是支持你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沐瑶笑眯眯地应下:“那就这么说定了,皇上以后可不能嫌弃我太能花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乾隆摇摇头,又道:“民间那些方子送上来,就你一个人也看不过来,让太医院审核就是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沐瑶正有这个意思,毕竟她不是学医的,对方子的真伪和效果自然没那么了解,有太医院接手是再好不过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她还是有点不好意思,怎么自己有个想法之后,一个两个压力都到了太医院那边去了?

        乾隆看出沐瑶的想法,好笑道:“太医院就该为咱们分忧的,交给他们,也是因为放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太医院能怎么办,就只好接下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此事确实是造福百姓,而且太医院也能得到新的药方,何乐而不为?院首之前也有这个想法,就是搜集民间有用的药方,只是迟迟没有实现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来需要号召力,传递下去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如今交通和通信都不方便,要传递到各处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,还得乾隆亲自发话,让各省驿站运作起来才行,不然就是空谈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二来还得大笔金钱才是,别人献上药方,总不能平白送。

        要是个医者,他们愿意送就送,不愿意也挑不出毛病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很多药方是他们家族几代人实验过,甚至为此付出莫大代价才得到的,太医院就这么拿过去,他们自己都过意不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很多医者为百姓义诊,其实手里头就没什么钱,药方一送,要是到处都有了,来看病的人就更少了,他们光是温饱就成问题,太医院哪里好意思平白要了别人吃饭的家伙呢!

        都是医者,院首很能明白民间不少人只会一点皮毛,会治一点毛病,却已经相当不错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的人很可能就一张方子走天下,真拿走了,就连饭都吃不起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光是这两点就困难重重,院首就只能把此事暂时压下,哪想到那位纯贵妃突然就提起来,还愿意出大笔钱来支持呢!

        她还跟乾隆提了,乾隆也点头愿意辅助,转头就让人把消息传下去,用的是驿站,那就要快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另外纯贵妃出手大方,只要能用的方子,愿意献上的都能给一大笔钱,谁能不愿意呢!

        有乾隆撑腰,有大笔银钱支撑,这事要不成,院首都要看不起自己了!

        他风风火火接下来,也开始召集太医整理起太医院多年来的病案和药方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医书除了民间的药方之外,自然少不得太医院里面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这样让一些太医反对,毕竟这是宫里多年来的方子,就这么写进医书里传出去,会不会不太好?

        以后在宫里的贵人问起这是哪里的方子,却是到处可见的,他们会不会觉得这方子不够好了?

        院首就解释道:“药方不分贵贱,就是用来救人的。诸位进太医院之前,难道不都是想济世救人的吗?若是这医书一出,能救更多的人,何乐而不为?”

        他环顾一周,见众人沉思的样子,就继续道:“各位也不必担心,有些方子是宫里的药材才能做出来,根本没必要写进书里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毕竟哪怕写了,根本搜集不齐全这些珍贵的药材,那等于是无效药方,没必要占着书里的位置,又正好是专供给贵人用的东西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下子太医院就再也没人反对,除了值班的太医之外,都开始忙忙碌碌整理起方子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见医书风风火火开始了,也打算让人写一部农书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是发现沐瑶这个法子挺好的,毕竟传递消息这个,要全国上下都知道,实在太难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比如种地的法子,很多农人根本不识字,更别说是记录,只能口述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他们熟悉天气,熟悉耕种的恰当时分,更是抓一把土就能大概推测出要不要施肥,什么时候施肥,需不需要灌溉之类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经验如果不记录下来,随着这些经验老道的老农去世后,就只能家人口口相传,却有可能口误而有所遗失,这就很遗憾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加上很多新作物推广,有些地方早早种下,经验要多一些,要是能写进书里,让人在城门朗诵,那是再好不过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要让农人们记住,恐怕没那么容易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就召集群臣相议,大臣有提出在茶馆里请说书先生,编成故事来说,有趣味更有意思,农人就能记下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也有大臣提出在城门口或者农田多的村落门口,让书生轮流去宣读,反复说,农人们自然也能记住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感觉这些法子都挺好的,更有傅恒提议,哪个农人能背下来,就让村里给奖赏,自然让其他人也能努力跟上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主意倒是不错,却也有大臣觉得如果农人都背下了,人数一多,这奖赏跟着多了,花费就多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傅恒是管着户部的,自然明白上回把伍老爷抄家之后,大部分财产都进了国库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国库如今充盈得很,这点花费自是不在话下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伍老爷究竟有多少私产,乾隆没对外宣布,傅恒也守口如瓶,户部帮忙清点财产的人更是什么都不敢对外说,所以至今大臣们都不清楚伍老爷究竟送了多少银钱进国库,只知道不少。

        哪怕不少,全国上下多少农人,这笔花费积累起来可不少!

        大臣们倒是替自己心疼银子,乾隆好笑,摆摆手道:“费银钱倒是无妨,就怕奖赏多了,反而让先头的人心生不满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毕竟他们最先熟读和背诵,后边的人渐渐跟上,花的时间更多,却也能拿到奖赏,那前面的人何必着急背呢?

        傅恒深以为然,就改为同村最多三人,按照时间顺序来排,第一的奖赏最多,第二次之,第三更少,这就公平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微微颔首,此事就这么定下了,却总感觉没那么满意。

        回头他倒是跟沐瑶提起此事来,沐瑶感慨乾隆这主意真是不错,农人不识字不能记下,光靠后背来背诵,漏掉的可能更多,中间也可能断掉,就实在太可惜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沐瑶琢磨了一下就道:“皇上,不如让人编些简单的歌谣,让孩子们都能背下来,农人们自然也没问题了。而且歌谣越是顺口,他们越是能记住,简单又好记,也能抓住重点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而且孩子们背下来了,长大后也能记住,反复背诵,农人们在旁边也能听进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点头,这倒是个不错的建议,于是就交给翰林院去办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那边有才的举人那么多,不至于连几句耕种的歌谣都编不出来吧!

        歌谣要编,各地跟农人仔细问询后的记录也送上来给翰林院整理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时之间最清闲的翰林院反而忙了起来,每天得先整理资料,每个省份分开,毕竟各地的天气和土地不同。

        中间还得寻找他们的共同点,才能编歌谣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别是这个地方能用,别的地方就不能用,岂不是叫农人记住了也没用处了?

        翰林院的人想得头都要大了,乾隆倒是带着嫔妃们舒舒服服去圆明园避暑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高贵妃得知沐瑶最近折腾得很,就笑道:“听闻你最近成了散财童子,宫外的人都说纯贵妃最是大方,就是有点藏不住银子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苏家的买卖以及后来乾隆给沐瑶分了红利,倒也没瞒着人,宫里头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最新小说: 作死后,我当上了年度最佳女主角 易天苏宜函 倒霉值扩散以后[全息] 我在冥界种田(gl) 深入神山 重生之寒门妻 九零致富日常 穿成炮灰女配后只想离婚 魂穿寒门的修仙日常 锦衣良缘(破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