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 > 网游小说 > 清穿之纯皇贵妃 > 第117章 第 117 章

第117章 第 117 章

第(1/2)页

沐瑶从高贵妃那边得知高斌打算培养侄子来当接班人,有些意外,却又觉得是情理之中。

        要是别的职务,大多都会要求避嫌,不会让亲属来接任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治理河道这个,油水没多少不说,还太辛苦了,得日晒雨淋。

        治理得好,没有决堤,那是本分。可是如果河道出一点问题,那罪过就大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洪水所到之处,房屋田地被淹没,损失太大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治理还需要很长的时间,才可能看到效果。

        加上这几年来黄河决堤频密,暴雨也不少,很容易就洪水泛滥,治理河道的不但可能丢官职,还可能丢脑袋,谁愿意去呢!

        功劳没多少,吃苦第一名,就只能让自家人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高斌当然也禀报过乾隆,思前想后,只有一直跟着自己的侄子高晋比较合适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来他身子健壮,人也年轻稳重能吃苦。二来从小跟着高斌好几年了,对河道也比较熟悉,接手也容易一些。

        自然如果乾隆不愿意,又有更好的人选,高斌当然就不会选自家侄子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么苦的差事,如果有人愿意来,高斌自然欢迎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就是选不出来,才会让高斌继续留任,当然也没有反对,于是高晋就留下了,暂时只做高斌的副手。

        过几年高晋带出来了,高斌也能全身而退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比起高斌膝下只有高贵妃一个女儿,他的兄长膝下就有足足七个儿子却没有女儿。

        高晋排行第四,文武都不如其他兄弟,好在性子稳重又耐心,就被高斌带在身边,对河道治理也十分感兴趣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也不是长袖善舞之人,治理河道只需要跟匠人和河工打交道,比起官场要轻松舒服得多。

        沐瑶对这个叫高晋,高贵妃的堂兄弟有些印象。

        在于高晋以后也是死在任上,而且一直都在治理河道上面颇为功绩,可以说完全是高斌的完美接班人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治理河道的人才太少,也不能总让高家的人接下去,实在不太人道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要是在科举当中添上这个科目,找到这方面的人才,以后乾隆的选择不就更多了?

        沐瑶倒是委婉跟乾隆提了,他却道:“若是对河道十分了解,那该是住在河边上的。那么他还得会四书五经,才可能考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言下之意,这人读书要好,家里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,就很难会对河道特别熟悉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是寒门子弟,光是读书这个就已经花费了所有的时间,其他可能就在抄书等兼职挣点温饱钱的路上,更不可能对河道熟悉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只对河道熟悉,读书可能就没那么好,就会考不上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就尴尬了,科举是统一的,所有四书五经是必考,河道的人才要是破例的话,就会让人钻空子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沐瑶皱眉想了一下道:“皇上,那可以另外设一个专门给河道治理的人才进的地方?”

        乾隆也摇头道:“要是专门设立这么一个官职,却也不需要那么多的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治理河道的人十个八个就很足够了,几十个上百个就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天下人才那么多,要是他们都想钻这个空子,挤破头进来,岂不是浪费了很多人才?

        而且破格录取这个,就跟捷径一样,就叫很多人心动,不想走正经陆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这不行那不行的,沐瑶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一点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伸手抚了抚她的眉心,笑着道:“你这是听高贵妃一说,怜惜高斌年纪大了,还要留下治理河道吧?朕之前也想过,这个职位让人破格录取后,却是除了这个之外不能有别的提拔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换言之,除了治理河道之外,就不可能有别的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就定死了这个职位,让想钻空子进来又作为跳板高升的人敬而远之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这么定死了,也就没人愿意来了啊。

        谁会愿意一辈子只干治理河道这个,还不能晋升,有苦又累又没有晋升空间,谁要干啊!

        于是乾隆这个想法最后就只能搁浅了,如今沐瑶提起,他才想起曾经的这个提议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沐瑶无奈一笑道:“这事确实叫皇上为难了,只能在河边的小官看看他们有没治理河道的才能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乾隆点头道:“确实,朕已经让人留意了。在河道旁边的城镇,洪水泛滥的时候,这些父母官之前有没做什么预防,之后又是如何安抚百姓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若是预防做得好,那么以后去治理河道那边也不是不行。

        要是安抚百姓做得好,以后受灾后辗转各地安抚百姓的工作也能做起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因为得到苏家食肆这个消息网之后,犹如多了许多眼睛和耳朵,收到的消息也能更接地气了,而不是从官员的口中和折子里得到,更真实和具体一些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就发现每次受灾之后,只开仓赈粮是不够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源于苏家之前在一个地方的分店,因为受灾了,他们开门赈粥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食肆消息要比其他店面更灵通一些,会一边送粥,一边让嗓门大的小二就在棚子旁边大声说说最近的消息。

        比如受灾是哪里,淹没了多少良田,水位上升到哪里,如今退到哪里,河堤有没坏,坏了怎么修补,修补到哪里了,都说得一清二楚。

        百姓们一边喝粥一边听,也能知道自己住的地方水退了没,河堤还得修缮多久,几天后才能回去。

        然后小二还会喊着怎么预防,死去的牲畜不能要,也不要直接用手碰,而是用布条裹着手来拿走。

        水也要烧开后再喝,免得上吐下泻等等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说得清楚明白,每天都会有新的消息,百姓们心里有底了,自然而然就没那么惶恐害怕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地官府反应也迅速,苏家食肆把消息分享过去,他们就立刻带人去安排,把百姓安置好。

        生病的就挪到一处,有大夫在,药材也是够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因着苏家食肆每天反复说,百姓也明白有些病会传人,挪开不是让自家人等死,而是隔开,免得家里人也跟着一起生病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等痊愈了,家人就会放回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那边还有大夫和药材,能救自然会救下来,实在太严重救不了,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官府出钱,百姓们一个铜板不用花,家里人大多都回来了,知道是个好地方,也就不会有人闹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地百姓看父母官井井有条的,身子康健还会主动帮忙修缮河堤,或者帮着收拾已经退水的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有些老弱妇孺住的地方,他们没力气根本收拾不了,有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人组队去帮忙,收拾就要快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至于放很久,被太阳一晒,在水里又泡过,带来更大的病疫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就发现这样的安抚方式十分高效,有些当地官在安抚百姓上尤为出色,当然也有得到消息后什么都不做的父母官,不想做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的,撤掉换人就是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得了这么个耳目的好地方,乾隆已经撤掉了不少地方官员,只觉得能用的实在太少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多得科举选拔上来的人才足够多,不然就他这个撤官的速度,多少候补都快不够填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本这让御史们相当诟病,这十年寒窗好不容易当官,没多久就被撤职,然后可能就不给再重用了,不就白读了一场吗?

        乾隆应该给这些官员一个悔过的机会,而不是说撤就撤,毫不含糊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被乾隆喷了回去,十年寒窗苦读当官就能胡来了吗?

        都是父母官了,不关心百姓们死活,拿到消息后什么都不干,所谓十年寒窗苦读,这都读到哪里去了?

        给什么机会,他们没安置好,害死多少当地百姓,给那些百姓复活的机会了吗?

        更别说因为没有处置,还引发瘟疫,让国库收拾烂摊子,出了多少钱去摆平,有重来的机会吗?

        御史被喷得无话可说,乾隆依旧撤官,不过比起以前少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不是他终于心软了,而是之前那些被撤掉的人就是警钟,敲得后边的人再也不敢在其位不在其职了,一个比一个认真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既然认真了,自然没有干不好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哪怕干得不够完美,起码是认真去做了,最后做得不够好,乾隆也不至于迁怒还撤职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除非对方胡来,反其道而行,害死更多人,除此之外的,乾隆都能宽容一二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就让地方的风气比以前更好了一些,很多地方官是十年寒窗苦读后好不容易考上当了官,于是就什么都不做只等享福了,哪有这样的好事呢?

        还别说,真是让乾隆找到不少对河道有一些经验的人才,不过比起高斌确实差多了,培养一下也算是个人手,于是一股脑都调去给高斌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高斌一下子多了那么多人手,倒是能稍微轻松一点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高贵妃对此很是感激,她虽然跟乾隆也提起过,却没能给出什么意见来,没料到乾隆其实也尝试过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因为苏家食肆这消息网在,才让事情更顺利一点,能找到更多河道方面有经验的人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沐瑶就笑道:“跟我道谢什么,该跟皇上道谢才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高贵妃抿唇一笑:“是,你说得对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她第二天就设了小宴,摆上鸳鸯锅,请了乾隆和沐瑶过来吃锅子。

        热热闹闹吃一锅,另外还准备了梅花酒,很是解腻。

        酒过三巡后,乾隆心情不错,扭头对沐瑶说道:“朕打算在紫光阁,让功臣的画像摆进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沐瑶一听就明白,之前张廷玉非要进太庙,是不少臣子心里想要死后去的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太庙那么那么大,塞几个臣子就不错了,再多就不行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位置少,还得让人上进,于是乾隆就从沐瑶的如意馆那边得到灵感,不如在紫光阁也摆上画像,却是功臣的画像,那么大臣们不就有新的盼头了?

        这就跟让驴拉货,前面吊着一根萝卜一样,这紫光阁的画像进去,就跟吊着的萝卜没什么两样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沐瑶心里吐槽,面上还是笑眯眯道:“皇上这个主意好得很,若是画像的话,郎大人那边的人手足够应付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都不必另外找人,郎世宁那边带着徒弟就能办妥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点点头道:“朕也是这个意思,让郎世宁把此事办起来。他那个徒弟听说天赋不错,在画像上尤为出色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沐瑶知道郎世宁的徒弟正是木棉的弟弟木德了,看来他在乾隆这边也算是挂上号,混了个眼熟,就附和道:“是,之前就听说朗大人的徒弟天赋不错,他的姐姐正是我身边的木棉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乾隆笑着点头:“原来如此,这姐弟两个在画画上都不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就是弟弟天赋高,姐姐的天赋一般,却正符合沐瑶的要求,一起进宫来了,运气却也够好的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最近的功臣不用说,自然是傅恒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就打算让郎世宁带着徒弟先去傅恒那边,把画像尽快做好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起初定了二十四个位置,后来发现光是傅恒之前带兵作战,里头英勇的功臣就不少,于是索性一口气拟定一百个位置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一百幅画像要全摆在紫光阁里面,一定相当震撼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乾隆打算前面五十个,他就亲自题赞语,后边五十个就有大臣们来题字。

        早朝的时候他一宣布,大臣们一个个心里都琢磨着,什么时候自己的画像能放进紫金阁,着实是光宗耀祖之事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臣子们摩拳擦掌都想干大事,得大功绩。

        文臣还好,如今各处都有用他们的地方,武将就惨一点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只要没有战事,那么武将就没什么用武之地,立功就更不可能的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既盼着尽快又战事,又不想有战事,毕竟立功的同时,性命也可能危险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都说好的不灵坏的灵,还真有战事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接到消息,西边那些战败逃逸的将领和士兵,原本跑到北边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北边也臣服了,他们就悄悄跑了出来,还重新集结又要闹腾。

        好在敌军人数不多,边境线留下的守军也足够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甚至都不用多长时间就能打退对方,守军屯田的粮食已经收获放在仓库,也足够这段时间消耗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乾隆就没让户部另外拨粮草,只等着好消息传来就是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哪知道半个月后,乾隆却接到消息,士兵们粮草不足,只能写折子来求救,希望能够拨粮草过去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就让他感觉稀奇了,一边让傅恒清点粮草,让人领兵出发送过去。

        一边又让人调查,屯田那些粮食去哪里了,是被人贪污了,变卖出去才会不够,还是保存不妥当变坏了?

        粮草送到半路,还传来消息,守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,粮草又不够,损失惨重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一边生气一边遣兵调将,他原本想让傅恒重新带兵,不过傅恒刚歇下来没两年,又该给其他人一点机会。

        踊跃自荐的武将不要太多,乾隆最后点了阿桂带兵出发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次不把人彻底收拾了,阿桂也不必回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阿桂领命,立刻就带兵出发了,急行军多日赶到边境,一边打退敌军,一边还派人守着粮仓,私下调查粮草不足之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屯田这件事太敏感了,乾隆派人调查,只知道今年因为干旱欠收,于是粮草不足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当然不信,让阿桂过去后私下再查探一番。

        确实跟之前禀报的一样,去年天气干旱,哪怕不断灌溉也是于事无补,收成就差了许多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阿桂从小兵的嘴里却得知另外一件事,就屯田之外,兵丁竟然能够在附近置办田地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是私人田地,收成自然不必上交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都欠收,但是这些私人田地加起来收成的数目并不少,要高价卖过来,仓库当然不收,于是就出现了兵丁没饿死就是粮草不够的笑话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接到阿桂的密折,气得要命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正在沐瑶这边逗弄四格格,李玉送来八百里加急的密折,于是就出去看了一眼。

        沐瑶看着四格格没一会儿就睡着了,这才出去,见乾隆脸色不好,就亲自泡了一壶罗汉果茶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乾隆一喝就知道,无奈一笑:“这些人远在天边,简直无法无天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有粮草却不肯拿出来,还敢私下置办田地。

        有田地的人自然饿不死,没有的人就惨了,光靠仓库那点粮草过活,紧巴巴的,饥一顿饱一顿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让那些有私产的人交出粮食来,那些人当然不乐意,要用钱买才行,两边就差打起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都内讧了,还怎么对敌,难怪一败涂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么多守军,居然都奈何不了没多少人数的敌军,乾隆气得心肝都疼了。

      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最新小说: 作死后,我当上了年度最佳女主角 易天苏宜函 倒霉值扩散以后[全息] 我在冥界种田(gl) 深入神山 重生之寒门妻 九零致富日常 穿成炮灰女配后只想离婚 魂穿寒门的修仙日常 锦衣良缘(破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