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刘备的日常 > 1.135 借兵剿匪

1.135 借兵剿匪

第(1/2)页

无论匈人还是北人。皆属汉民。
        匈人女子,多盼嫁入蓟国。族中青壮,亦多以成为蓟人为荣。
        董卓,对大将军“结好内虏,备以后用”之妙计,始终存疑。正如他对蓟王刘备流徙羌人的做法,同样嗤之以鼻。
        久居西凉,与羌人渠帅常来常往的董卓深知,胡人性狭,贪财忘义。皆是些喂不熟的白眼狼。之所以乖乖留在牢营,甘为驱策。不过是贪慕日赚二百大钱,而已。这笔账不难算。以蓟王一国之力,根本无力承担流徙羌人海量欠薪。
        只需刑期满,西凉当起大乱。
        此乃朝廷内外之共识。羌乱一起,生灵涂炭。破关寇边,必然与奢延鲜卑属国,南匈奴王庭等胡虏,相互逆窜,狼狈为奸。一不留神,大汉北疆,烽火四起,永无宁日。故西凉一地,朝臣谈虎色变,避恐不及。无人愿往西州为官。
        蓟王之所以不惜工本,大力修造大震关、大散关。甚是连夹在二关之间,今汉早已绝迹的陈仓狭道,燔史谷内燔史关墟,亦重造成雄关。亦是防羌人逆乱。
        三座雄关,横栏东西,分割华夷。更不惜工本,逢山开路遇水搭桥,将陈仓狭道修筑成“陈仓栈道”。狭道东西各设障壁军堡。不为民用,只为军用。
        以上种种,皆说明。蓟王正为即将到来的羌乱,做着万全准备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。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。
        董卓深以为: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。杀伐果断,如段太尉那般,屠国灭种,才是唯一解决之道。
        “明公,王庭已到。”正神游天外,便有并州属吏,拍马上前。
        “哦。”董卓轻轻应声,神情甚是倨傲。
        属吏早见惯不怪。
        自行调转马头,入身后队列。
        匈人竟学会城居。
        眺望横竖数里的版筑夯土垣墙,董卓等人神情各异。待入城,目光所及,高楼林立,车水马龙。繁华丝毫不输汉人城池。唯一不同,便是帐篷。所有高楼,亦或是包砖垣墙围起的院落,皆以帐篷盖顶。
        “如何防火?”董卓挥鞭指问。只需一轮火箭,城内居民皆葬身火海。
        便有属吏答曰:“西域有火浣布,胡商贩来蓟国,与细钢丝织成‘银鳞火浣布’,可避刀箭水火。遂成蓟国“鸾翼帆”专属织材。称‘鸾毳裘’。后织成帐,为胡人所深爱。传闻,一顶居家‘鸾毳裘帐’,可换骏马百匹。”
        闻“一帐换百马”,董卓终于变色:“城内帐篷无数,莫非皆用骏马换来。”
        “非也。”属吏再答:“皮裘、奶肉、重酪、陨铁、珠宝,皆可兑换。若有匈人女子,嫁入蓟国。夫家自会送一顶鸾毳裘帐,以为聘礼。明公所见,城内帐篷丛生,多是与蓟国通婚之家。”
        “嘶——”董卓不由倒吸一口凉气。结亲如结盟。两家互有姻亲,如何能轻起纷争。南匈奴与蓟国,交往之密,恐难挑拨。
        匈人王庭,横竖一里,乃是内城。已与大汉诸侯王城无异。绵延起伏,宛如丛山竦峙的鸾毳裘篷顶,自然必不可少。银鳞火浣布风靡东胡,成为游牧民族不可或缺的奢侈品之一。
        西域都护府,仅靠石绵开采,便足以维持收支。足见一斑。
        王宫近臣内侍,接人待物,颇有风仪。一切礼节,皆与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最新小说: 神豪的万界之旅 拐个仙界男神当老公 赤心巡天 我有一个不祥之物 九霄神剑 都市妖孽战神 诸天领主空间 宿舍组团闯末世 温暖你伤 斗罗之天使与堕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