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刘备的日常 > 1.84 东海扬尘

1.84 东海扬尘

第(1/2)页

南乌稽港。
        苏飞先筑釜山,再筑南乌稽。可谓轻车熟路。渔村百姓,更是欢天喜地。一夜之间,竟为汉人。
        四夷皆以汉化为荣。可不是说说而已。
        对蓟国而言。渔村百姓,与对马岛夷,作用类似。乃是传播汉风汉仪的重要媒介。试想,比起高不可攀,语言不通的汉家儿郎,这批先被接纳的同伴,自然是指路明灯。脱离苦海之最佳摆渡人。
        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。同舟共济,抱团取暖,族群大略如此。
        自蓟国立港以来。无人问津的渔村,旧貌换新颜。远亲近邻,皆来投奔。今人已破万。
        那句话怎么说。“贫居闹市无人问,富在深山有远亲”。无名渔村,火爆之极。非亲见而不可想象。造城、造楼、造港、造船。脚手架如林而立,物料堆积如山,身穿蓟国工匠防护服的南沃沮人,穿行于各大工地。日赚二百大钱。
        且苏司马已许诺。客庸满三月,可先“分宅入籍”。
        敢问匠师,汉人宅院是何模样?
        蓟国匠师随手一指:如船上重楼,搬到地面。
        “嘶——”一群野民齐声抽气。我家大王亦未有如此高楼!想都不敢想啊。有道是“仙人好楼居”。近仙而居,乃无上福瑞。得汉人如此厚待,化外野民从此心悦诚服。当然,坚船利炮亦必不可少。恩威并济,切记。
        “大隐在朝市,仙人好楼居。方平今白发,未许见麻姑。”
        这日,便有南沃沮信使,快马入城。言,高句丽王伯固,已被俘获。
        苏飞大喜,亲往沃沮城,将高句丽王伯固,好生接回。好言宽慰,沐浴更衣。又献珍馐美馔,以王礼相待。趁六神归位,再将家眷安然无恙等诸情,如实相告。
        高句丽王伯固,遂安心。蓟王果然有礼有节。
        高句丽五宗,除去大加(古雏加)亲族,多达三万户民,被横海中郎将掠入蓟国。方圆二千里国土,残桓断壁,满目疮痍。余下人口基数,或不足万人。恢复元气,几无可能。
        而蓟王,已马不停蹄,上报朝堂。
        临屯郡全境光复。将玄菟郡所属:高句丽、候城、西盖马、辽阳、高显等城,尽数复归。又在盖马大山(狼林山)东麓,增设东盖马县,及东盖马“南沃沮属国”。
        重开苍海郡,郡治临濊县,包括扶余、北沃沮所在领城。即后世松花江流域、图们江流域、朝鲜江原道及俄国滨海区在内的广阔区域。再立沧海郡“扶余属国”,及临濊县“北沃沮属国”。郡属国与县属国,地位不同。
        扶余“方二千里,户八万”,五十万口。其中,擅长饲养牲畜的马加、牛加、猪加、狗加,或东进盖马高原,或南下玄菟郡,据高句丽旧地。四十万众,内迁入汉,不再隶属扶余国。余下十余万众,立为扶余属国,国王仍为尉仇台。设属国都尉,治军政国事。
        得扶余四十万众填充,苍海、玄菟二郡,人力充足。得南北沃沮二十余万众填充,临屯一郡,亦人丁兴旺。三郡皆可堪大用。
        立郡之初,非名守、良将不可镇守。且陛下有言在先,凡岛夷之事,蓟王可自决。
        于是,蓟王当仁不让,保举苍海、玄菟二郡太守,及属国都尉。
        表交州高兴人李进,为苍海太守。李进,字子贤。初为郡功曹,累迁骑都尉。顺帝永和二年(137年),任武陵太守,在任九年,政绩显着。朝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最新小说: 神豪的万界之旅 拐个仙界男神当老公 赤心巡天 我有一个不祥之物 九霄神剑 都市妖孽战神 诸天领主空间 宿舍组团闯末世 温暖你伤 斗罗之天使与堕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