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刘备的日常 > 1.58 万般皆好

1.58 万般皆好

第(1/2)页

泉州港。巨马、塘沽二民港。人头攒头。闻讯赶来的三韩青壮,皆目露焦急,翘首以待。
        得益于完备而详尽的“庸籍”记录。
        先行客庸蓟国的三韩青壮,将提前与家人团聚。和风有信,漂洋过海。半岛之事,今已人尽皆知。更有辰韩、弁辰二臣智,及各国俭侧,各部樊秖,及杀奚、邑借等大小头目,被俘后,先行押来泉州港。
        热闹的港市口,置一高台。台上排设牢笼,除二位国主外,大小渠帅皆被关押其中。引众人远远围观。便有三韩国人,高声询问。
        亦有渠帅,瓮声答话。
        问话青壮,瞠目结舌。显然是知晓,马韩辰王,竟率兵抄掠釜山港。结果一败涂地,呕血落马。蓟王盛怒之下,起兵反抄三韩。
        今已国破家亡。
        急切间,忙问家小下落。得知正随船贩来泉州,不由得长出一口浊气。
        国破家还在。万幸,万幸。一传十,十传百。三韩青壮纷纷涌向港口。
        话说。类三韩这种程度的文明,国家的概念,亦是寡淡无味。不见得比游牧民族强多少。
        只需家人皆在,便万般皆好。
        待大舡抵岸。温馨的相认场面,毋庸赘述。如何安置,才是重点。
        毗邻泉州的长芦和长汀二县,乃此次主要安置点。对渤海湾的水气适应,岛夷远超农人。整日浸泡海水,对咸水的忍耐亦比农人强。再加能吃极苦,乃盐户不二之选。盐户亦是编户,与商户、匠户、农户,比同。
        先举家迁往漂榆邑。再由漂榆津出海。沿渤海上湾,迁往正加紧修建中的各处盐邑。
        蓟国薮中,有史记载的“芦台场”,乃历史最悠久的渤海盐场之一。然时下,盐户聚居的邑落,非为“场”,而称“牢”。
        前汉时,盐铁官营。位于渤海湾西岸的章武、泉州二县,皆设有盐官,专管煮盐及课税事宜。时有“大富牢”,便是盐户聚居的城邑,隶属泉州县。前汉时,盐户煮海不用铁锅,而用陶器,称“牢罂”,由官寺统一配给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愿募民自给费,因官器作煮盐,官与牢盆。”便是指此物。
        时下,渤海盐区,主要分布于冀州、青州、幽州。《魏书·食货志》又载,东汉“幽州置灶一百八十。”
        后世芦台出土的铭文砖,上曰:“竟宁元年,太岁在戊子,卢乡刘吉造。”
        可见,在前汉元帝竟宁元年(前33年)芦台已称卢乡。铭文砖的出土,足可证明,芦台滨海盐业,在西汉时已颇为兴盛。后世宁河区,亦有“大富牢罂”戳记的陶瓮残片出土。“大富牢罂”,便是盐官发给盐户的煮盐器。
        何不用更高效的铁器煮盐。
        《史记·平准书》亦有载:“敢私铸铁器、煮盐者,钛左趾,没入其器物。”
        换言之,“大富牢”乃前汉时,设在渤海的官办盐场之一。“牢”当“廪”解,乃仓储之意。
        只可惜,前汉时便已十分兴盛的煮海烹盐,皆毁于两汉之交的“大海侵”。海水倒灌,浊浪滔天。将环渤海盐场,悉数冲毁。海水淤积,盐户逃难,遂成白地。
        若无蓟王横空出世,此地仍需沉寂数百年。
        蓟王先在薮北通渠圩田。筑堤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最新小说: 神豪的万界之旅 拐个仙界男神当老公 赤心巡天 我有一个不祥之物 九霄神剑 都市妖孽战神 诸天领主空间 宿舍组团闯末世 温暖你伤 斗罗之天使与堕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