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刘备的日常 > 1.171 无福消受

1.171 无福消受

第(1/2)页

作为帝国的中枢与心脏。宫中凡有风吹草动,皆为万众所瞩目。
        陛下欲迁嫡母窦太后于永安宫的消息,不日已便传朝堂,乃至洛阳。果为人津津乐道。时人颇多溢美之词。
        饶是抱恙在家,卧床静养的老臣杨赐,亦上疏称赞。足见人心向背。
        陛下善待嫡母的深意,除去身边近臣,并不为时人所知。然作为普世价值观的孝义为先,时下早已深入人心。
        程璜曾口出“淫祀多青鬼”。
        其背后所指,乃是封建立国的大汉,等级森严的礼法制度。
        如家祭之中。就“庶出子”身份而言。最先要祭奠的便是嫡母。一切用度亦当以嫡母为尊。其后才是亲生庶母。若私自将庶母的祭祀等级,暗与嫡母同,便是所谓“越份之祭”。祭品非但不能为庶母享用。且庶母及庶子还因“越份之祭”,而被青鬼斥责。
        时人事死如事生。活人也是一样。陛下禁锢嫡母窦太后,却坐视永乐董太后吃穿用度,仪制品级,超越正宫太后。此举,亦可称“越份之礼”,永乐董太后坦然受之,非但无益,反而又害。超越了礼法规定的福泽,便是所谓“无福消受”。
        所谓生而平等。故后人看来。以上种种,颇多无稽之谈。
        然在时下,却是人尽皆知的大道常理。
        刘备少年时,声名在外。被认为是天降祥瑞,麒麟之子。女刺客翻墙夜入,借用了次刘备家茅房,便深信不疑。口出:“杀之不祥。”寒暑易节,由始而终,悉心守护,不忍加害。义理之所出,便是“上天有好生之德”。
        后世若有人看到此处,多与初来乍到的三墩一样,撇嘴不信。搞笑,能不能不要如此迷信。
        然,设身处地,生活在大汉的星空下。正因信天信地信人信鬼信神,故曰:苍天有眼。头上三尺有神明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。
        比起一切皆不信的后世。究竟信为好,还是不信为妙。见仁见智。
        然,无论后人如何作想,此乃时代之风貌。无论喜不喜欢,理不理解,汉人的日常便是如此啊。
        所以,看到文中与后世普世价值观相佐,亦或是完全冲突对立时,急于宣泄情绪之后,不妨再想一想。
        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。
        唐太宗曾言,历史是一面镜子。究竟是照己,还是照妖。皆在一念之间。
        与知行倍增的大将军何进类似。蓟王刘备也早不是一个人在战斗。
        圣火女祭司与高等女祭司联袂撰写的书文,六百里传至它乾城,西域都护府。风尘仆仆,刚刚抵达的两位府丞,看完汉文译本,这便醒悟。
        主公有生之年,必要远征罗马。
        作为拥有罗马皇后头衔,又颇得元老会及罗马各阶层广泛支持的鲁琪拉。具有极高的“政治价值”。若以鲁琪拉的名义,蓟王出兵助其铲除暴君,便是所谓“师出有名”。
        窥破此点,又何须多言。接风宴时,二位府丞借安息国使上前敬酒,推杯换盏间,已将蓟王所求,圆满送达。安息国使,岂敢怠慢。翌日城开,便有一队人马呼啸而出,狂奔而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最新小说: 神豪的万界之旅 拐个仙界男神当老公 赤心巡天 我有一个不祥之物 九霄神剑 都市妖孽战神 诸天领主空间 宿舍组团闯末世 温暖你伤 斗罗之天使与堕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