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刘备的日常 > 1.168 面面俱到

1.168 面面俱到

第(1/2)页

大震关首,云霞殿。
        自楼桑将作馆远道而来的匠人们,正当着文武重臣之面,将楼桑大溪地的扩建方案,依次拼组成模型。
        南北五里,东西三里。建成后的大溪地新区,可纳民一万户。
        西林被不断蚕食,早在刘备预计之中。面积颇广的西林,乃与逎国天然边境。早年间,刘备便沿清溪河岸,遍种苜蓿。林间河道亦被多次疏通。如今能行五百石商船。西林与白湖,成为一上一下,两座繁忙河港。
        西林与楼桑,日渐靠近。不分彼此,亦是大势所趋。
        新衢内,余木皆被保留。或围入院落,或为景观树,不一而足。设计的十分合理。
        见殿内群臣,各自交头接耳,面露喜色。蓟王居高笑问:“诸位以为如何?”
        “禀王上,楼桑乃我国第一商邑。向来人多地窄,苦无立锥之地。若能向西扩建新衢,当解燃眉之急。”左丞荀攸起身奏报。
        “左丞言之有理。臣,附议。”长史盖勋亦起身奏道。
        “臣等,附议。”群臣附和。
        开年之后,刘备准陇右群臣所请。将宗族尽数前往蓟国安居。临乡城内中外三郭,遂破万户。西凉刺史府众属吏,亦请举族迁入。临乡恐难安置,此时悉知楼桑扩建,正如左丞所言,可解燃眉之急。
        如前所说,异地为官,坐地为吏。西凉各郡县令长、郡守,多非凉州本地人氏。今既已投靠蓟王,从赀库领食四倍官俸,自当将家小一并迁入蓟国。如此,方能后顾无忧。且官吏之间,不同属系,也可减除猜忌。毕竟,陇右一地,分属辅汉大将军与凉州刺史,二府。
        二府官吏,皆将宗族迁入蓟国。其意不言而喻。“孤身来投,不带家小,必为诈降”。
        家小尽入蓟国,乃真投明主矣。
        如此,陇右官民同仇敌忾,同舟共济。同休戚,共进退。令行禁止,上下一心,事半而功倍。
        “传令将作馆,全力督造楼桑新衢。”刘备冲长史盖勋言道:“修书二位国相,多加督促。寄语楼桑令乐隐,妥善处理楼桑、西林二地民情。”
        “臣,领命。”
        何为明君,面面俱到。
        蓟王一话三令,分别“传令将作馆”、“修书二国相”、“寄语楼桑令”。
        言下之意:营造皆分属将作馆所辖。需二位国相统筹监督。若遇突发事件,当由楼桑令乐隐处置。
        分工明确,责任清晰。各级属吏,一目了然。
        “雍奴令钟繇,已全力督造安坻县。文安令陈群,正全力圩田文安大泽。高阳令顾雍,全力修造、增筑高阳城。范阳令管宁正原址重筑葛城、浑埿城二城。新北城、易县、鄚县,皆在收拢流民,通渠圩田,不一而足。”左丞荀攸,将蓟国吏治民情,娓娓道来:“据上计署估算,我国今季,编户齐民当破五百万口,良田五十万顷。均产六石计,岁入新谷一亿五千万石。岁铸新币二十五亿钱。”
        殿内百官,群情振奋。
        蓟国不过十余县,竟比陇右一州之地!
        “均产能达六石否?”刘备自幼种田,对亩产自当心知肚明。
        “可也。”左丞荀攸答道:“督亢、雍奴薮中良田,皆已驯化。亩产七石有余。余下稻田,水丰肥美,亦经多年驯田,亩产足有六石。今年新辟圩田,亩产即便略有不足,亦足可持平。”
        “甚好,甚好。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最新小说: 神豪的万界之旅 拐个仙界男神当老公 赤心巡天 我有一个不祥之物 九霄神剑 都市妖孽战神 诸天领主空间 宿舍组团闯末世 温暖你伤 斗罗之天使与堕落